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814

160819 马六甲【法会音频+文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7 09: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他各场法会文字合集


   >各法会音频+文字+美图合集<  


《初学答疑群》扫码进入
《Whatsapp学习群》<<<点击进入
如微信点开,选择右上角“浏览其中打开”

【最新发布】提取群-非法布施
欢迎愿意遵守群规的师兄

《每周四,日19点周四早6:20周六13点共修》



2016年08月19日马来西亚·马六甲《世界佛友见面会》开示

 

 

弘法度众马六甲,弘扬佛法走天涯,只要救得众生还,人间净土都平安。感恩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感恩龙天护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诸位法师、各位嘉宾和来自世界各国的我们的佛友们和义工们,大家晚上好!


我们人不来人间怎知人生之苦,如果我们人不去生活,我们哪知拥有什么和失去什么。所以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一切从来没有拥有过,我们最后也不会失去什么。我们拥有的只是一些物质和思维,而一旦失去了人间的这些物质和思维,我们就会失去这些承受的痛苦。就像我们年轻的时候一些很伤痛的心事,等到年纪大忘记了,也就不痛了。我们现在学佛就是要忽略物质的享受,增加精神世界的充实。我们不要让心灵来扭曲,否则会让自己在人生当中迷茫空虚和痛苦。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身体完全的健康,也不是财富,幸福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心灵的成熟和心智的成熟,这就是我们要学菩萨得到的叫“智慧无限”。一个人想获得良好的一生,要学会控制我们的行为,要用智慧来控制我们自己的欲望。学佛人要有道德,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不可能拥有智慧,所以做人就是道德。因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我们人间智慧的缺陷,而人间的聪明却不能填补我们道德上的缺陷。人生苦短,好好地做人,没有必要把瞋恨和不平留在你们的心中,并经常地在心中伤害自己。因为瞋恨就像一条蛇在你的心中,你不去动它,它不会咬伤你的心。当你恨了,它就会咬伤你的心。所以深信佛法、重视慈悲,你就没有容纳恐惧的空间,你的心才会安定。我们的心慈悲对人不伤害别人,你就不要害怕别人会来伤害你。有人曾经问过师父“什么是‘空’?”,师父告诉大家,“空”从佛法界来讲,好像是个空洞抽象的字眼,实际上用白话佛法告诉大家,“空”就是:能舍就要舍,难舍也要能舍,难忍也要能够忍耐;能够看破、放下就是空,自在安详就是本啊!


今天刚刚得到一个很开心的消息,就是有一个上海同修的婆婆出事了,她说:“我婆婆最近学心灵法门,只有三周,上个星期婆婆骑电瓶车出去,结果被卡车撞倒了,而且整个人几乎全部在卡车的下面。结果她居然安然无恙地爬出来,连电瓶车都是完好的,身上没有一点伤痕。婆婆觉得好奇怪,她说‘是观世音菩萨妈妈救了我!’”所以一个人有信仰,能够相信观世音菩萨,不管有这有那,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会化险为夷的。(掌声)


我们人跟人之间的矛盾和隔阂,无论我们如何用人的办法去努力地解决,都得不到彻底的消除,这是因为我们人只能解决人的办法,而没有用菩萨的智慧来解决。但是用慈悲的力量却能化解一切。冤结是人间的一切因果,得到善解,所以慈悲的光芒能够胜过千言万语,它能使心灵之间的怨恨和隔阂顿时消失在无形的世界当中。慈爱众生,并给众生带来快乐,称为慈;同甘共苦,怜悯众生,并帮助拔除它的痛苦,称为悲。救度他人的灵魂,使他不致堕落,这就是对众生最大的慈悲啊!慈悲是完全地放下自我、为他人着想的一种境界,也是修心人彻底放弃情欲之后所产生的纯净和善念。一个人一善解百灾,慈悲之光威力无比,它能融化人世间一切不善的物质,照亮宇宙的任何一个角落。所以要学会慈,又要学会悲愍众生;要学慈悲,又要学我们伟大的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掌声)


昨天我说,这个世界很多人等到生命要终结的时候,才懊悔自己虚度了一生,好像自己到人间来没有活过一样,“怎么就要走了呢?”所以假如再给他一次生命,他将“如何……”“怎么样……”“我一定会怎么样怎么样”。如果真的再给一次机会,我们人又会怎么选择呢?是让后悔的事情不再后悔?还是把以前的过失能够弥补回来?实际上人的一生上天不会给你第二次生命,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学佛人,你就会拥有第二次生命。因为珍惜现在的人,活得开心和快乐,他就等于拥有了第二次生命。


有位云居大师曾经说过,世界上有八种后悔劝告世人。第一种后悔就是,良师给予我们的影响非常深远,如果遇到了人天师范,就是好的师父和老师,却不知道好好地亲近学习,等到机缘流失,徒然后悔,这就是第一后悔,叫“逢师不学去后悔”。


第二,人生得到一个贤达知己,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通情达理的知己,一个好朋友,有什么都跟他倾诉的人,是极稀非常难得的殊遇,他说一定要能倾心交纳。实际上当碰到一个好朋友的时候,要尽自己的内心,好好地跟他交心,否则贤友、忠友一一绝去。也就是说,你不对别人真心,时间长了,那些朋友都会离你而去,人生的好机缘就失之交臂。这是第二个,叫“遇贤不交别后悔”。


第三,生前一滴水,胜过死后百重泉。父母长辈在世的时候不能承欢膝下,好好地奉养,甚至百般的忤逆——就是叛逆,他们去世之后,你虽然极尽风光,又有什么意义呢?“堂上双亲你不孝,远庙拜佛有何功?”倒不如父母活着的时候多尽一点孝心。这是第三个后悔,叫“事亲不孝丧后悔”。


生命的境界经常就是在一刹那之间,所以佛陀经常说“弹指”,就是这么一弹,就这么一个念头,你可以上天;一个念头,你可以下地狱。所以人好的念头要保持,这即叫“一念迷即卑私”,就是说,当念迷惑的时候、就想到自己的时候,你就是一个自私的人。师父经常说,天天想占别人便宜的人就是个小人;天天想着付出的人、帮助别人的人,这就叫圣人。所以“一念觉即高义”,这个“义”就是非常的高尚。如果“见义勇不为”,错失良机,懊恼也于事不补。这个第四悔叫“见义不为过后悔”。


第五,见他人危难而吝啬于伸出援手的人,事后总难免有“我虽不杀伯仁,伯仁是因我而死”的无穷悔恨。我想把这个典故告诉大家一下,很有意思的一个典故。说的是当年在晋国公元322年,在晋室,就是皇宫里面,他们有一个重臣叫王敦,他起兵作乱,他的弟弟王导和他的家族就受到牵连了。你想想看,他哥哥犯上,那弟弟肯定要受牵连了。为了请罪,过去都懂得请罪,“哎呀,哥哥出事了,在边关举兵起义要跟皇上作斗了”。他弟弟王导带着全家跪在宫殿门前等待皇上发落,因为过去是株连九族的,他们王家有一百多口人全部跪在皇家的门口。这时候有个叫周顗的人进宫了,。周顗是皇宫里面非常有位置的,他的字为伯仁。犯上作乱者的弟弟王导跪在那里,希望周顗能替他说些好话,他想:“你待会见皇上跟我说一些好话。”他就轻轻跟伯仁说:“伯仁兄啊,我全家一百多口全仗你,靠你多美言几句。”结果这个周顗就当作没有听见一样进宫去了。等他从皇宫里出来的时候,已经喝得醉醺醺的。王导再跟他打招呼,他还是不理不睬。后来王敦最后在换朝的时候总揽了朝政,就是在朝政里面做了一个很大的官。这个时候周顗是留和放的问题,他要收拾周顗,但是他又觉得周顗(伯仁)很有文化和兵权,会打仗。他就问弟弟说:“王导兄弟,周顗也算是个人才吧,是不是给他一个官当当?”这个时候连问了几次,王导因为想起了周顗曾在皇宫门前,他们一百多口人跪在那里求他情,后来没有帮助自己的事情,他就一直沉默不语。王敦见兄弟这种态度,马上眼睛露出凶光:“兄弟,如果不配为官,那么就应该杀掉!”王导还是沉默不讲话,于是周顗就被王敦杀害了。后来王导也进宫了,有一次在整理过去文件的时候才发现周顗极力地维护自己和为自己辩白的给皇上的奏章,又听说那天自己跪在宫殿门前的时候,周顗一进宫就极力地维护王家,跟皇上极力地推荐说不要杀他们一家,只不过没有跟他表白。因为他觉得“我走出来,如果跟他一表白,说不定有人去报告皇上,可能他会有灾有难”。所以他出来的时候就假装醉醺醺的没去跟他讲话。没想到自己完全能够救伯仁的时候,没有伸手去相救,一股强烈的负罪感(很难过)涌上心头。他回家之后对儿子们说:“我虽不杀伯仁,但是伯仁却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啊!我对不起他啊,在冥冥之中我对不起他。”这就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这个典故的由来。所以刚才说的第五个就是叫“见危不救陷后悔”——陷入后悔之中。


第六,就是你有能力布施去做功德的时候你不去做,等到失去机会、机缘了你才后悔,已无济于事。这就是第六个后悔叫“有财不施失后悔”。


第七,我们应该相信“如是因,如是果”(因为你种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的业报真理,所以要时时刻刻警惕自己,不要种下恶因,否则感受恶果时后悔莫及。这就是第七“因果不信报后悔”。


第八——我看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了——第八就叫身体强健、身体好的时候,不好好地修行,不好好地求菩萨,等到年老体弱或者有突发事件的时候,你还能精进修持吗?就像很多人要走的时候应该念几百张小房子,他念不出来。所以等到无常来临的时候,一切就太迟了。这就是第八“佛道不修死后悔”。


我们做人学佛,一切因缘要好好地把握。今天学佛了就开始法喜了,今天能够闻到佛法,就是我们一个超脱人间、六道的机会来了,所以我们经常说,菩萨也说:人非常难做,菩萨闻佛法更难。所以我们经常讲的“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学佛修心要“静中有动”,就是说安静的时候要有动。所以为什么很多人坐在菩萨面前念经,你看看很多法师,他们坐在佛前念经,看看他们不动,但是他们的心在动,为什么?心想着菩萨在念经,虽然身体处于静止的状态,但是他的意念、他的心、他的气场都在动。中国的太极为什么传得这么远?虽然你看它好像在动,但是它就是静态的,它一个动作可以放半天,等到觉得感觉来了,它又放那儿去放半天。所以气场都在动。你去看很多人在社会当中,表面上他坐在下面不动,实际上他心里气啊!所以这就叫“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所以人不要生气。我静下来,我真的要静下来。静得下来的人,他的心才会安定。动中有静,就是我们在磕头烧香的时候一定要慢慢地磕,很多人磕头像捣大蒜一样“咚咚咚……”菩萨被你捣得头都晕了,太快了。动中有静啊,烧香,好好地“我今天拜菩萨”,然后心完全静下来,好像看自己在动,实际上的心很静,看菩萨。拜佛的时候,低头是看自己的心,如理不如理;头抬起来的时候,要观看菩萨,要观想菩萨的存在。所以磕下去眼睛是闭着的,头抬起来,眼睛应该瞪起来起来看着菩萨,把菩萨看到心里去,闭着眼睛磕下去的时候,菩萨才会存在你的心中啊!所以你去看,会磕头的人慢慢地磕,不会磕头的人拼命地磕。很多人跑到庙里去拜佛的时候:“菩萨保佑保佑我!”不可以的。所以尤其是像烧头香,太多人围在那里了,每人拿一炷香,冲进去插一插,“菩萨保佑啊”,跑了,这叫烧头香啊?你还不如在家呢。好好地烧头香要先祷告,心要很纯,不要杂念太多,到时候开放了慢慢走进去,别人再急我不急,我慢慢地往前走,插完了,把自己名字报一报。很多人磕头连名字都不报,那么为什么要名字?如果你说菩萨都知道,那菩萨为什么要名字?现在知道了吧,要把名字报出来让菩萨知道,“我们某某某今天诚心诚意来拜佛,希望菩萨给我加持,保佑我全家”,今天某某某都要报的,不能“请菩萨保佑我,我的全家好,我的孙子、外孙啊,大姑大姨……”,一塌糊涂了。


拜佛的人意念守一,实际上表面上在动,意念在提,就是说守着“一”,内气要平稳,心中要平稳。所以我刚才说跟打太极拳一样,外表在动,内心要入三昧地。因为坐在下面的很多人对很多佛法的语句不是太熟悉,但是里面也有很多都是师父的弟子,所以我给那些刚刚学佛不久的人做点解释,什么叫“三昧”?很多人经常听佛法里边讲“进入三昧地”,什么叫“三昧地”?学佛的人知道那是叫“止息杂念”,是把你自己的杂念要停掉,这个地方很干净的,“三昧”。然后心神平静,一个人的心和神都要平静。“神”人家说这个人有气场叫“神气”,这个人他精神,又有精,精是精力,又有神,脑子里充满着神,所以这个人说:“哟,你看上去很神气嘛。”就叫神,所以精神是这样的,那么精神散乱、精神一不集中了呢?那就叫精神病了,现在知道了吧?这个人精神到其他地方去了,就有毛病了。你跟他讲话的时候:“哎,我跟你讲啊……”讲什么话,他眼睛看其他地方,那就是精神病了,精神集中到其他地方去了。师父跟你们讲要集中思想,那就叫“三昧”。禅定者就是说集中精力的人完全可以超脱自我进入另外一个境界,就是“三昧地”。所以,禅定就是定得下来的人才能明理,才能知道这个世界的秘密。这个世界什么秘密啊?菩萨早就告诉我们一个秘密了,这个世界叫你们不要贪,不要难过,不要去跟人家别人争。因为什么事情都会过去的,是无常的,没有一件事情是永久的,争来的也是很假的,过一段时间又没了,去争它干吗?这是菩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大秘密。人不要把自己内心的悲伤一直永远地藏在心中,要过了就要忘了,所以要忘记。你内在心里还苦,说明你的内心还没有修好。这个人说我今天还很苦,说明你还在苦中啊;今天我已经坐在这里了,我很开心在听师父讲课,这样的话你现在很开心,你是不是什么都忘了?我举个简单例子,你们去旅游,一到这个风景点一看“哇,这么漂亮啊!”这个时候你脑子完全忘记了那些烦恼和苦闷。这就是为什么念经的人、学佛的人可以忘怀过去很多的伤痛?人要学会这样。所以心中有佛的人看别人处处是佛,今天师父心中有佛,我看你们个个都像佛——还是没有修成佛的未来佛。一个人的心善,看别人都是善,如果一个人自己像菩萨,看别人都像菩萨,去尊敬他。为什么有些抓坏人的警察眼睛里看出去这个像坏人那个像坏人,他很严格,因为他看惯坏人了。所以你如果心中经常有善良的人,跟好人接触,你就不会有烦恼,会感恩他。还要有一种精神叫什么呢?经常想一想,“世人皆为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俗子啊”,就是想“其他人都是菩萨,只有我这个人自己是凡夫俗子”,你才会升起精进的修佛之心啊。(掌声)


我经常讲,当你知道自己在迷惑的时候,知道自己迷惑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自己迷惑的时候才是可怜的。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哎哟,我很苦”,你就会想办法脱离苦恼、脱离苦海;当你不知道自己很苦,还以为自己很开心的时候,这个人实际上很可怜。所以当你没有学佛的时候,你可能是看什么都看不惯;当你学佛了之后,你可能看什么都会比较顺眼,这就是心在变化。师父经常跟大家讲,我们修行人,如果不能利益众生又有何用?我们今天是修行,我们就要帮助到别人,利益众生。修行不是仅仅能够利己就好,好像“哎哟,我求到了,我可以了”,不是这样。修行人要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也就是说要用高尚的品质去帮助人间那些受苦的人。在生活中去修,要利益众生。就是要大乘佛法,要救度别人,你才能真正的法喜充满,得到永恒的法乐。


我们人的一滴水,有人问佛陀说:“人的一滴水,就像一滴水一样,怎么样才能不让它干枯呢?”因为水在太阳下很快就蒸发掉了,所以这个水怎么能够不让它干枯呢?佛陀说:“一滴水怎么才能不干枯?把它放到江河湖海中去吧!”所以只有把自己的心和众生的心连在一起,你才能越过人生的障碍,才能化解冤结。(掌声)


人生无常啊,我告诉大家一件真的事情。就在8月4号的晚上,黑龙江佳木斯有一对新婚夫妇在路上开车。他们两个开得好好的,结果对面有一辆卡车,这个司机喝醉了,他开着车摇摇晃晃地过来,竟然一下子就撞了他们的小汽车,这对夫妻当场身亡,刚刚结婚啊。大家想一想,人生无常啊,一对夫妻还没有开始幸福的生活就已经没有了。看看我们今天还能活着,还能这么好地听闻佛法,还能开开心心地跟所有的人打招呼,这就是知足!要常快乐!


人生无常,生死无常。人不能整天活在侥幸当中,“哎哟,还好!”“哎哟,还好!”。因为人的劫非常地多,所以佛经上经常讲,千劫,万劫,就是说很多的劫难。比方说“三六九”都是人生的劫,谁都知道碰到“九”就是个大劫难。只有心善的人、积德的人,你才可能躲避灾难。传统中华文化当中说“一善消百灾”啊!想一想,如果你每天行善,每时每刻积德,你每分每秒修心学佛,你一定远离灾祸,获得心中安详,菩萨护佑,一定能够平平安安地过一生。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好人一生平安”!你的心中要长存着佛性,你会消灾解难,脱离人间的烦恼!(掌声)


一个很精彩的佛陀当年的故事,佛陀2500年前,我们回顾古印度的时候,当时佛陀在舍卫国,大家在经文上都看见佛陀在舍卫国的时候,当地有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人,只有20岁出头,他琴、棋、书、画已经样样精通。“琴”是会懂得弹琴;“棋”是会下棋,那是文人一种高雅的东西;“书”会书法;又会画图,甚至连医学都很精通。但是他学的越多,他觉得自己越不满足,觉得太少了。因此他不快乐,发愿要把天下各种的技艺都要学会。这位年轻人就到处拜师参学,他什么都学,从穿衣服开始学,他就成为了一位很好的裁缝师;他又学饮食方面,成为一个很好的厨师……这个年轻人很聪明的,还有其他的技艺,别人不会的他都会了,但是他还觉得不满足。他觉得“哎呀,我要学更多”,还是不开心。“不会太多”,于是他又立志要游学于天下,就是要到全世界他认识的当地周围的国家去跑一跑,去探究百工技艺,就是说一百样、一千样技术和工艺。他离开舍卫国就出发了。他看到有人在做一种弓箭,虽然看来很简单,但是制作人的手艺非常精巧,三下两下居然就把一张弓弯成了,而且每一次的成品尺寸都是一样,他在边上非常地惊叹。他觉得“这个手艺我应该学,有朝一日如果有人来侵犯,自己也可以有个防备”。他很用心地学,没有多久,果然被他学得非常非常的精巧,而且手艺和师傅一样的精美,于是就离开了该处。接着,他看到有人在雕刻,他一看“哎呀,这么精美的雕刻多好啊”,看着一块烂木头居然可以刻上栩栩如生的龙凤,“哎呀,这个手艺好”,于是他又潜心学习。过了一段时日,他学会了一手雕刻的好手艺,这个人很厉害,学成之后他又离开了。半路上,看到有人在造船,他觉得自己“我在陆地上的各种技能都会了,但是我海上、水上的技能还不会”,他就开始学造船了。过了一段时间,造船的技术他也学会了,前前后后驾着船总共游历了16个国家。这个人也够厉害的,饱学了各种技艺回到舍卫国了,他年纪已经很大了。他升起了贡高我慢之心,就是非常骄傲,觉得自己全世界的本领基本上都学会了,自认为百工技艺他无所不能,什么都会,所以他就贴出了一个告示,邀请别人“敢来比赛吗?”想借此展现一下他的特长。告示一贴,佛陀知道了:“来,我们去拜访一下他。”带着他的弟子到了这个年轻人的住所。年轻人远远地看见佛陀和几位弟子到来——他不认识佛陀,他就觉得很奇怪,因为他看见过各种各样的人,连国王也见过,但是他从来没有看见过如此庄严法相的人。你们到庙里去看看释迦牟尼佛,他的法相庄严吧,你看他的头发都卷的,佛陀非常庄严的。当时他看见佛陀的服装和头上那个圆顶非常的庄严,他说:“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怎么这么庄严?”他很好奇地就走过去,走到佛陀那里,看到佛陀的庄严法相之后,内心一下子被震住了,突然之间就不大动了,盯着佛陀看,不由自主地就合掌了,向佛陀走过去。他说:“请问,您从何处来?不知道您是什么身份?是做哪一方职业的?”佛陀回答:“普天之下,靠竹林的地方弓箭也自然兴盛;靠林区的地方,雕刻也繁荣;近海之地,造船也兴旺。而我从事的是调心、调身的工艺。”那个人从来没听说过有什么调心、调身的工艺,他觉得很稀奇,说:“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我样样都会,却没有听说过有什么‘调心、调身的工艺’。请问怎么调法?”结果佛陀说:“比如五戒十善、六度四谛或者是四禅三解脱,这些都是调心、调身的的工夫。”年轻人从来没听到过这些话,突然之间一听,“哦,调心有这么多东西,五戒十善,从来没有听说过。”然后这个年轻人就问了:“不知道五戒十善是什么?四谛六度又是什么?何谓四禅三解脱?”他什么都好奇,这个人非常好学。佛陀就很慈悲地说:“天下的米不是一个人能吃得完的,天下的事也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得完的,一定要相互帮助,时时抱着感恩、回馈众生之心。若能时时地感恩众生、感恩父母、感恩天地,你的心自然能够具足五戒十善。然后深入四谛的道理,力行菩萨的六度,广结善缘,发挥佛菩萨大慈大悲的心,利益众生。”


年轻人听了之后,心境豁然开朗,那种境界真美,他就向佛陀请求皈依出家,这位弟子很精进,没有多久就证得了阿罗汉果。佛陀说道:“天下的事不是一个人做得完的,世间的米也不是一个人吃得完的。”所以我们学佛人一定要有感恩心啊,如果天天能够感恩天地万物,感恩我今天有穿,感恩我今天还有饭吃,感恩父母亲养了我,从我出生这么多的医生护士在帮助着我,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是一天,是靠的众生缘。这样你天天是好心,时时是欢喜心,面对社会上不管有什么苦难、烦恼,你都能有感恩心,进退自如,而享有美好的人生。(掌声)


五戒很简单,学佛人五戒就是不杀生,不要去杀人,杀动物。连猴子、狗都不能杀的,连小小的飞的东西都不能杀。不偷盗,不能偷东西,应该吧?不邪淫,就是不要自己出去乱搞,男女之事乱来。不妄语,就是不能说撒谎的话,整天说撒谎的话就不行。不饮酒,就是不能喝酒。有个典故,本来四戒里面没有不饮酒的,因为佛陀有个弟子当年是个大将军,这个弟子出家之后,有一天被那些将军拉回去说:“大家一起来喝个酒吧。”结果把他灌醉了,之后这个将军躺在马路喝得酩酊大醉,衣衫不整。佛陀正好跟他弟子走过来,一看见,佛陀心里非常难过,这么一个大将军喝醉酒了,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叫他起来都不知道。结果佛陀就在四戒里面加了一戒叫“不饮酒”,这就是五戒:杀、盗、淫、妄、酒。(掌声)


接下去跟大家讲的是六度,如果你们以后真的学佛了,你们愿意跟师父在一起,以后我晚年年纪大不太能走动了,我也会在观音村里边跟你们讲这些的,你们一定会非常受益的,因为我讲的你们都听得懂。(掌声)


六波罗蜜,波罗蜜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面……波罗蜜就是一种古印度的文,实际上就是人应该得到的一种智慧。六波罗蜜:“布施”,我今天把好的东西给你。布施里边分三种,一般的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是给点经济上的资助;法布施是我去给你说法,让你学佛;无畏布施是我去帮助你,让你得到佛法。“持戒”,就是我今天不该做的我不能做,包括持五戒,都是这样。其实在人间你闯红灯都是不持戒,看见红灯你就要停下来,这叫持戒。“忍辱”是什么?不管别人骂你讲你,你要学会忍耐。家里老婆骂你,你也要学会忍耐;老公骂你,你也要忍耐。因为一忍耐你就能化解矛盾,你的婚姻会继续向前;你不能忍耐:“咱们离婚去吧!”好了,完了,就没了。“精进”,天天早上五六点钟就起来念经的人太多了,一天念五六张小房子的,好好念经的人很多——精进,精进的人不容易倒退。学佛就像爬山,你越往上爬,越高爬得越慢越难,而且稍不留神你停住了,不努力了,你说不定就滚下来了,所以要精进。还有“禅定”,禅定是什么呢?就是自己要智慧,把心定下来。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人家骂你、打你、对你不好,你首先心定下来几秒钟想一想,不要急、不要闹、不要生气,“一、二、三、四、五、六、七”,他还在骂你,“五、六、七、八、九、十”,他还在骂你,“十一、十二、十三、十四”……这是不念经的人。念经的人厉害了,老公在骂你,冲着他念经了,但是千万不要给他看见嘴巴动了,因为我们有个佛友,老公要骂的时候她就……结果老公就说:“好啊,你念咒语在咒我啊!”好了,冲过去就揍她了。所以千万要在心中禅定,就是定得下来,不要跟他吵,不要闹。当一个房子着火的时候,吵架像着火一样,第一个方法就是逃离火场,你不能在里面说“我救来火”,越吵越要吵得更多。所以碰到家里吵架了,最好一个人出去转一圈,到shoppingcenter(购物中心)去跑一跑,买买东西,回到家里就好了,要逃离火场。“智慧”是什么?碰到什么事情都能够有办法,就叫智慧。所以六波罗蜜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掌声)


十善业,做十种善的事业,就是佛陀刚才讲的做十种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五戒里面都有),不邪淫、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不贪、不瞋(就是不恨别人)、不痴(就是不愚痴,不去做对不起别人的事情)。你只要这些不做了,你这个人做的就是比较善业了——做好事情。唯一的里面有个叫“不绮语”,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绮语,绮语就是轻浮不正经的话。妄语是什么呢?我跟你吹牛。绮语,就是比方说看见这个女孩子很漂亮,“哎呀,姑娘啊,你……”好了,听得懂吗?或者看见一个女孩子很漂亮,弄一点荤笑话出来讲一讲,这个就叫绮语。戏弄别人,或者有意地“你看,她不得了”“哎哟,你很好哎”——绮语。在绮语当中还有两舌,两舌就是挑拨离间。所以不说不尊敬别人的话,要说尊敬别人的话。这个是“十善”。


佛陀刚才讲了“四谛”,四谛是什么?苦、集、灭、道。法师应该都知道“苦集灭道”。《心经》里面有吗?你们都会念心经的,“无苦集灭道……”天天像真的一样,都不知道什么意思。“苦”大家都知道,佛法讲人本质是苦的,最后的根是苦的。所以你看看,人再幸福一辈子,到死的时候苦不苦?死了还不苦啊?离不开啊,难过啊,这个人来了,“你好好地活着,我把我的房子给你了……”我本来不想给你的,没讲出来,我现在没办法只能给你了。你看这个房子属于他的,人一死马上改名字了,对不对?所以要懂得,苦是人的本质。苦集灭道,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脱离苦难,这四个“谛”就是方法。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就是完全摆脱、想明白。“苦”是什么呢?因为人间非常的苦。“集”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在人间汇集的意思。苦集就是汇集,把一切苦痛汇集在一起,那么我们人就会本质上产生贪瞋痴。“贪瞋痴”是什么意思?因为人一苦就要贪了,对不对?我今天很苦了,我想贪了,“哎哟,我今天家里住得这么差,我想弄个大房子”;有了一个大房子,“我想住在海边”,对不对?贪了。瞋,因为贪不到之后就会恨,恨了之后就会做出一些愚痴的事情。跟人家争啊,跟人家斗啊,就做出来很傻的事情。所以佛陀说,造成我们痛苦的因,因为是把苦全集中在一起,“无苦集”。“灭”是什么?灭谛,就是把它熄灭掉。佛陀告诉我们,“苦集”,这么多的苦在人生都发生,可以把它熄灭掉。因为人生的苦恼完全可以消除的,你只要有正常的菩萨心,你就可以修成有境界,你不会后悔。我们要不追悔自己的过去,也就是说过了已经消掉了,就不要再去追悔,你的业应该把它消掉,就是灭掉——“灭谛”。最后就是“道谛”,道是什么?佛道,佛的一个道。学到佛道的真理,就是今天我们得道了,学到佛的道理,学到佛法了,我们心中就正觉,就宁静。我们心中会很安定,就会产生正确的知见,对什么事情都会有正确知见了。比方说今天老婆跟你吵架,你没学佛,“这个人整天吵架!”——不正确的知见,“真的讨厌,我真的恨不得……”好,不正确;如果学了佛之后,老婆跟你吵,“老婆很可怜,女人总是……因为她一天忙下来在家里已经很辛苦了,有时候发发牢骚让她讲讲吧!”——正确的正谛来了,“因为我们是人总是很苦,她苦了也没有地方去发泄,让她讲几句吧,就消掉了”。道,就是产生正确的知见,内心的正智就是正确的智慧。比方有很懂电脑的人说“哎,我打电脑”,你有正确的知见,你可以帮助科学发明;但是很多人动小脑筋,用电脑去怎么样解锁、抢银行,你不知见了,对不对?所以正确的知见,就是在佛道当中得到佛法的正确的道,所以就叫道谛。简单的地就叫苦、集、灭、道。


再讲下去变成听经文了。如果你们听得懂,我就再讲“三解脱门”。一个人解脱,就是我苦了,我想解脱掉。那很简单,这个话大家都听得懂。“我苦了,法师,我怎么解脱啊?”“师父啊,我怎么解脱啊?”孩子在学校里闯祸了,“爸爸妈妈,我怎么办啊?我怎么样能够解脱?”小孩子还有叫逃脱。怎么解脱?其实有三个,三种法门。所以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有的法门你看哪一个佛法都讲不出来的,因为八万四千法门,有的是应时而生,还没开始呢,对不对?要到时间。三种法门,第一门是“空门”,空门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说“观我所见,我见皆空”,也就是说我好像看见了这么多东西,我见即空,我见到的东西都是空的。我想问你们,你们现在看到前面的玫瑰花了吗?但是两个小时之后,这个玫瑰花你们看得见吗?没有了吧。一个礼拜之后,这个玫瑰花在哪里啊?垃圾桶了,是不是空的?菩萨就说,你要看到未来,而不是看到现在。“哎哟,这花很漂亮。”它能保持多少天?一个礼拜之后,垃圾桶去了。所以“观我所空”,就是我看到东西其实都是空的,明白了吗?所以你娶了再漂亮的太太,也不可能到了70岁、80岁的时候……我经常讲玛丽莲·梦露现在再活过来,150岁,跑出来,“来,现在玛丽莲·梦露来了!”你们全部蒙住眼睛,吓得都到处乱窜了,150岁你看跑出来像什么样?要懂得这个事情就是空的。所以,只要我看到是空的,“一切诸行”,就是所有一切的行为啊、思维啊,都是不真实的,因为你看得到未来,所以不真实的,都是无常的。“恒空”是什么?“恒”就是很长很长,“空”是一直很长的,都是空的,没了。所以时间长了就是空了,就结束了。很多人难过不开心,随着时间,就是医治你心灵创伤最好的一剂良药,你只要熬得过去。很多人感情上受挫折了,买一张机票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住上一年,再回到原来的地方,忘记了,没有感觉了。时间能医治你心灵的创伤啊!这是一门,叫“空门”。为什么说出家“遁入空门”?看开了,看穿了,什么都是没有的,所以叫“遁入空门”。


第二门是“无相门”。“无相门”是什么?这个“相”实际上用现在的字就是“无想”,不要去想,没有想法。“观因空故”,就是看见了因,我就知道了结尾是空的。很多人是这样的,比方我今天种下去这颗种子,这个种子种下去它以后会长出果实,对不对?我问你,长出果实后来呢?没了,被人家摘了,要么坏掉了,没了,最后的结果还是空的。所以“观因空故,不起着于相”,就是对任何事情不要执著,“我一定要,我一定要……”你肯定就执著了。很多东西你一定要,你要不到你会难过,所以不要一定要,能要则要,随缘。今天很多女孩子到我这里来,“师父,你帮我解脱一下心灵。我痛苦啊,他不要我了,我伤心啊,我难过啊,我要自杀啊。”有一个最绝了,跑到我办公室来说:“师父,你今天不能帮我解决这个思想疙瘩的话,我出门我就撞车去。”你说我紧张吧?她出门就撞车去了,我救不了她,我不欠一条人命啊?我怎么办?我就一边请观世音菩萨给她加持,另一边我就跟她说:“首先,你想一想,你的男朋友现在还会爱你吗?”她说:“现在没有。”“那么没有的话说明他不爱你,对不对啊?”“是。”“不爱你,你拼命地去爱他,他最后还是不爱你,那么强扭的瓜会不会甜呢?既然已经这样了,他已经甩了你了,说明他没有感情,根本不想再跟你好,那你为什么还非要跟这种坏男人在一起呢?他已经不想跟你好,你为什么还要跟他一起好呢?”你要跟她做这些解释,实际上就是让他们懂得做事不要执著,不要着相。小时候我们非常喜欢的一些东西,现在你还会喜欢吗?我小时候喜欢什么?火车,花了一年时间跟爸爸说,爸爸说:“功课做得好,爸爸给你买一个火车。”等到功课好了一年,苦等啊,最后考了个好成绩,爸爸买了个火车,开心啊,玩了三天,铁轨找不到了(众笑)——空了,结束了,没有了。所以不要执著,过去的东西现在不要去着相,“哎呀,我一定要”,过了就没了。


第三“无愿门”,无愿门是什么呢?无作或者无欲,就是没有欲望。我没有什么愿望去贪的,没有愿望,我没有欲望,也没有愿望,不求欲望,故为“观无相故”。就是我今天对什么事情都没有欲望了,你能拿我怎么办?所以过去中国传统文化里讲的叫“无欲则刚”。当你有贪求别人的时候,你这个人就不会很刚强。所以很多女孩子为了得到男的朋友给她的一个金戒指什么,人家天天打你一下,“你打吧,反正你只要给我买金戒指就好了”。她有欲望,她就什么都愿意做了。所以没有欲望的人,很刚强;有欲望的人不值钱了。我告诉你,再有名的人只要你有价钱,你就叫有价,无价才是宝贝。不管你对我怎么样,我无所谓,我不需要你的钱,我无所谓的,我没有欲望,你能拿我怎么样?好了,刚强了——无欲则刚。(掌声)


连最后的生死都是无愿门,我都无所谓。我生死我都无所谓,我知道人生了肯定会死的,就是这样。所以做人想开、想明白,好好地过自己的一天。我昨天晚上跟大家一个小开示里面也讲了,我说一个人不要求名求利,一个人如果平平安安的不生病,走的时候不生病,开开心心的,家里平安,身体平安,什么都平安,难道他这一生不叫成功吗?一个能够平安过一生的人,最后不生癌症,不浑身吊着吊瓶,家里开开心心,什么都平平安安,这个人就是成功之人。


在结束之前,师父总喜欢说个笑话给大家听听。有一个儿子问他爸爸:“爸爸,沐浴是什么意思啊?”爸爸说:“哦,沐浴啊就是洗澡。”儿子又问了:“那么沐浴阳光,又是什么意思呢?”“沐浴阳光,哦,那是干洗”。(众笑)


佛法讲教育,言传身教,所以想让别人学佛,自己先要像菩萨。对人间的事情不执著,永远不要有“我一定要”的想法。你知世间一切无常,你不要太在意别人对你说什么,好好地看破这个世界,奔向自己的人生彼岸。好好地修心,忘我无私地去帮助别人,你会得到一个脱离烦恼的永久人生。


再讲个笑话吧。其实,我觉得学佛要法喜,要开心,对不对?说的是现在的女孩子就知道“要有钱,要让我随便花啊”,所以她们满脑子是这些东西。有个老公就问他老婆:“老婆,你喜欢什么花?”老婆羞答答地说:“我喜欢两种花。”老公说:“哪两种啊?我送给你。”老婆小声地说:“我要有钱花、随便花。”结果那个老公听了之后,想想就说:“老婆你真美啊!”老婆说:“我哪美了?”老公深情地说“哼哼,你想得美哦!”(众笑)


学佛人不管怎么样要有气度,要有修养,要能够忍。要记得,“问君哪得清闲在,我们有缘自天上来”。今天能坐在一起的,都是我们上辈子修来的佛缘,你们一定跟观世音菩萨上辈子结了善缘。好好地学佛修心,等待我们的将来越来越好。记住一句话:好人一生平安!谢谢大家!(掌声)


 



  

 >【初学入门】大合集【强烈收藏】


   >经文教念及注意事项<  


>什么是经典组合XFZ【附视频】<


        >卢台长是谁?<      


  >世界各地观音堂


    >各类打印资料下载<    



不给师父丢脸【初学、做师父好弟子必读


    >白话佛法书籍、音频、视频全了<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4-11-28 04:44 , Processed in 0.10602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