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954

睡前一听【BH佛法】120304-1 要懂得控制好自己的念头,不思善也不思恶,善的不要去想,恶的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1 18: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睡前一听【BH佛法】120304-1

要懂得控制好自己的念头,不思善也不思恶,善的不要去想,恶的也不要去想



https://video.wixstatic.com/video/b065a1_7f97f2238fe54e739295fd71d06def94/480p/mp4/file.mp4?0

备用视频地址


    白话佛法书籍、音频、视频全了  


        看师父说白话佛法【全】       


睡前一听【批量下载|建议一次小于1G】


广播讲座|睡前一听 各单篇 【图文+音频视频






参考文字


《初学答疑群》扫码进入
《Whatsapp学习群》<<<点击进入
如微信点开,选择右上角“浏览其中打开”


【以下文字并非来自官网,仅供参考,请以音频为准】


大家知道心灵法门非常好,感谢观世音菩萨,现在到处都在弘扬和学习心灵法门,取得的效果都非常的明显。每一个人都在做着一些弘扬佛法的事情,实际上他们就在自己做功德。每一个功德都能在你有灾难的时候用来消除你的孽障,让你能够平平安安度过灾难。所以功德对我们非常重要的。
 

   人是靠聚气的嘛,人家说“人气旺”,实际上是聚人气,但是人气是要聚好的人气,而不是坏的人气。因为当一个人有恶的气场、坏的气场的时候人就会生病,就会不舒服,而好的人聚在一起的话,那就是好气场。尤其我们都在学佛,聚的是佛气—佛菩萨的气场,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接受到佛菩萨的气场,在学佛的路上大家就能增加自己的能量,能够让自己越学越好。
 

   我们学佛做人靠的是众生的念头,也就是说意念能主宰自己的心灵。当你有好的念头出来的时候,你的心灵是比较纯洁的;当你有不好的念头出来的时候,你的心灵就变得很肮脏,你的悟性就没有了。所以当一个人碰到紧急危难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没脑子,想不出点子,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实际上这就是不开悟。而越来越多的杂念是让你的智慧越来越不能开悟的一个源泉。我们学佛做人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念头,因为念头和行为直接代表着你的心灵,你的心灵是个善良的心灵,你的意念就会好、你的行为就会好。然而如果你不能控制好自己的一些私欲,去贪嗔痴了,那么接下来会给你自己带来很多的烦恼。
 

   师父经常跟大家讲要心体离念,也就是说,心要经常少点念头,我们心就会安静;身体少点念头,我们的身体也会平静。
 

   为什么有的人会发怒呢?有的人会发脾气呢?首先是他的心不安静了,他的意念就不能得到安静。他的意念越不安静,他的心就更不到安静,心不安静之后,就开始烦躁,烦躁的时候又得不到发泄,然后就会有行为语言影响到他的肢体,他的动作会做出不是正常人的动作,比方说砸东西啦、踢板凳啦、打人啦、骂人啦,都是属于肢体行为,这个实际上属于心灵没有好好地修,所以不能平静、不能安静所致。所以希望你们要心体离念。
 

   你们要知道有一个好的念头进入你们的心,心上就会盛开一朵莲花,这朵莲花的芬芳就会影响到你整个的心灵,你就会觉得非常得开心,非常得舒服,而且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非常得有意义。
 

   而当你心灵渗进去的,如果是贪念杂念,就相当于一个炸药在你的心里,本身已经让你不舒服了,而且随时随地可能会爆炸,爆炸起来呢就是发脾气啦、闹啦,甚至有时候当炸药越来越多的时候,那么鬼就特别喜欢,因为那些鬼看得到你身上的那种黑气,实际上这些黑气就是孽障,他就会看到,就会到你身上来,然后你心灵上就容易有一些不好的肮脏的念头影响着你的孽障,让你的这些孽障很快地爆发,然后你就会发脾气了。所以要懂得念头是最重要的,所以要止念,师父经常给大家说要止念,尽量不要去想。
 

   很多人说:“卢台长,止念的话,那坏的不想,那我好的想不想呢”?实际上坏的、好的都不要去想。因为坏的不想了之后,好的想法就出来了。你止住坏的念头,实际上好的念头也会出来的,你没必要去说我想好的可以吗?实际上你想出来的好念头,也不是自然从你的内心散发出来的本性的善良的东西,真正本性的善良的东西它是从心里边自然而然就出来的;只要你没有黑的念头,他自然就白了。
 

   举个简单例子,你的玻璃如果是肮脏的,你只要把它擦亮了你说亮不亮,它自然就亮了,你的心中无杂念,不去想不好的念头,那你好的念头不就出来了吗?为什么还要去想好的呢?它本身就已经出来了,它就是自然出来的东西。
 

   所以你们大家要好好地学佛,要懂得控制好自己的念头,不思善也不思恶,善的不要去想,恶的也不要去想。不想不代表你没有,恶的念头如果没有的话,善的念头也不要去想,当你这两个念头都没有的时候,你只要没有恶业,你的善良心不就出来了吗?
 

   举个简单例子,你不是个坏人那你一定是个好人,说你是个坏人你肯定不是个好人,所以不要去想我是坏人还是好人,而是去做、去行。所以师父经常跟大家讲要好好地把烦恼变成没有烦恼,就是靠着你的智慧、靠着你的思维。
 

   什么是烦恼?为什么菩萨经常讲一句话叫“烦恼即菩提”,菩提是什么?菩提是智慧。烦恼来了,你有菩提,你就会产生智慧。就相当于一个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他哪来的社会经验呢?哪来的智慧啊?但是等到哪一天,他到了社会上了,他今天碰到困难了,他明天碰到障碍了,他后天碰到烦恼了,这些就是让他取得以后可以自己应对,能够让他们解决问题的一些很好的方法。所以烦恼来了不要把他视为烦恼,烦恼是菩提啊。它是给你一个境界,它是让你能够克服这些烦恼后得到一个境界,当你能够克服困难之后,那你不就是境界提高了吗?当你克服了烦恼之后,你是不是就开悟了呢?所以要懂得烦恼来了不要怕,人道就是烦恼道,烦恼是离不开的,只是烦恼来了,我们要怎么来对付它?怎么来解决它?这是很重要的。
 

   师父经常跟大家讲交朋友也是这样。你们今天都是好朋友,你们又都是学佛人,学佛人那就是有着善良的心,你们这些好的人聚在一起,就能够好好学佛。你跟这些学佛人交朋友至少第一你不会有烦恼,因为大家都无所求,大家相互之间都是关心帮助,都是好人,好人在一起聚好气。所以要记住,我们要亲近一些好的人,能够守戒律的人,也就是说当这人他不贪不求,他就不会去损害人家的利益,这种人就是好人,这种人你跟他学佛、交朋友你就会得到好报,所以和好人交朋友很重要。
 

   师父希望你们经常交一些有智慧的朋友。智慧,我指的不是等于聪明啊,动小脑筋也是聪明,但不是智慧。什么叫智慧啊?经常想到人家的,经常能够帮助人家的,经常能够在学佛道路上,去除障碍的人,这些人都是有智慧的人。要记住因为你跟智慧的人交朋友,你能够走出迷境啊,你不会在迷途当中找不到境界。想想我们过去多少次的烦恼、多少次的失败,我们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朋友没找好,我们上人家当了,钱被人家骗了;也有很多人老婆没找好、老公没找好;还有很多人因为我们的孩子没养好;为什么?前世欠的,所以这些都是我们现在这辈子要好好学习、好好改进的地方。
 

   当一个朋友非常谦卑、非常谦虚、非常善良,这种朋友你要好好跟他学。因为一个谦卑的人,他就是一个能进步的人。如果你交朋友专门去找这些很骄傲,满口说满话,嘴巴里从不说别人好话的人,这些人不要和他交往,这些人会影响你的慧心,也就是你的慧命。如果经常去听这些人讲话,时间长了你就会没有智慧了,时间长了你就会有恨心了,时间长了你就会丢掉你的真正的本性。所以谦虚的、谦卑的朋友这种朋友可以交,这些人都是属于有智慧的。动不动就说“对不起”,“我错了”,“我这个事情是没有做好”,这些人都是非常有智慧的学佛人。


   要记住,如果这是个真正为你好的朋友,他是直心直意给你讲话的,他会指出你身上的毛病。现在这些的朋友已经非常少了,因为现在的人都不说好话,现在的人永远不会给你说真话,你今天请他喝酒,你今天请他吃饭,你今天给他钱用,他可以把你叫成大爷,实际上这些人他不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益处。而真正对你好的人,实际上就是经常指出你身上缺点毛病的人,而现在谁又愿意做去这种人呢?因为这种是吃力不讨好,而得不到别人赞赏,而得不到人家善报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就不愿意去做。如果你的朋友整天在阿谀奉承你,这个人你倒反而要注意了,这个朋友经常指出你身上的缺点,你要视他为挚友,视他为朋友,这才是非常重要的。


   学会交朋友是很重要的。当你看到一个重财轻友的人,这是个把钱看的很重的人,你也不要和他交朋友,因为交这种人对你没有什么好处。因为任何一个人如果他把钱看得重,他把人情一定看得轻,如果这个人把钱财看得轻,他会把人情看得重,这就是我们应该知道的学佛做人的道理。
 

   想想我们在全世界各地的佛友,过去我们也瞌头,我们也拜佛,我们也烧香,我们连最基本的佛礼我们都不知道,我们连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和如何交朋友都不懂啊!如果你们敢说你们懂的话,你们就不会今天出这么多事情了。很多成功的人士是靠着自己不断地吃亏和不断地碰到困难才会取得今天的成功,那么我们能不能早点学?我们能不能早点懂这些道理?我们能不能早点交好朋友,而不去上这些人的当呢,去避免这些我们自己给自己造成的麻烦呢?

--- 以上内容排版、视听资料处理等如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和护法菩萨原谅!请各位师兄原谅!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4-5-20 03:49 , Processed in 0.0817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