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970

【白话笔记】配美图 8-33- 佛言佛语摘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4 07: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axinling 于 2020-8-14 09:23 编辑

【白话佛法笔记摘录】

8-33.普度众生是福

先每句配图,后摘录合集


《初学答疑群》扫码进入
《Whatsapp学习群》<<<点击进入
如微信点开,选择右上角“浏览其中打开”

【最新发布】提取群-非法布施
欢迎愿意遵守群规的师兄

《每周四,日19点周三早6:20周六13点共修》


本篇原文


《白话佛法 第八册》视频合集



每个人修成、证果的时间长短都不一样,也就是说,一个人修成修不成的时间,它是有区别的。

8-33


证果就是证实、验证我们现在所受的这个果报,这是什么果报啊?这是你的现世报,还有你的前世报。

8-33


这个“”很重要,它证实了这个因果的存在、这个成果的存在和这个佛果的存在。

8-33


如果你这一世修不成,你下一世一定会回来继续投人,而且下一辈子投人不一定会投到一个非常好的人家,说不定还不如这辈子。

8-33


因为你的旧业没有消完,这辈子你又造了很多的新业,在新旧两业的交替当中,你可能再投胎还不如现在。

8-33


如果下一辈子我们不能做人的话,所以我们这辈子还有机会到天上去,那么靠的是这辈子的修。

8-33


因为你这辈子在修,你再投人的话,从一个baby(小孩子)开始,一直到很大,实际上,你已经修不成了,因为你下辈子一定会丢失了这个佛法,你这辈子就是白修了,而且是前功尽弃。

8-33


师父告诉你们,学佛不能前功尽弃,人要心定,要学会禅定。

8-33


禅定就是坐得住,禅坐让你安定心,会产生智慧。

8-33


心一乱,想出来的都是杂念,今天你们心乱的人,所有想出来的事情全部都是杂念,没有正的东西。

8-33


杂念多,就不是智慧,因为一个人的杂念越多,智慧越少;智慧多的人,不会有杂念。

8-33


学佛要由最安定的静坐开始,你们现在在这里要坐得住,心要定得下来,脑子要清楚,情绪要稳定,这些都是学佛人应该做到的。

8-33


静坐求得最安定的心,因为我们不会打禅,静坐就是安静地坐着,这样你才会慢慢地悟道。师父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理解这句话,坐下来不是叫你们打坐,是叫你们要坐得下来,心要安静。

8-33


心不定,就会悟不出道。

8-33


要解众生缚,就是要帮助众生解脱,起修行地。

8-33


修到登地,你就可以解脱束缚,登地就是超越了这个普通人的境界,就是你已经想通了,人间想不通的事情,菩萨都能够想通。

8-33


如果你能把人间的事情都能想得通,那么你就是菩萨的思维了。

8-33

 

登地就是你超越了这个地。所以,修到这个果地,就是你已经证得这个果了,你就会懂得用心来解脱人间一切苦难。

8-33

 

你已经到了这个果位了,你就会懂得用心来解脱人间一切的苦难。也就是说,你已经超越了人间的思维,你就会脱离人间的苦恼。

8-33

要想超越人间的苦恼,首先要广发菩提心

8-33


菩提心,还有一个菩提行愿心。单单的菩提心是慈悲心,然后菩提行愿心,那就是说,我不但要慈悲众生,我还要去帮助别人,我要去行我自己的愿力。

8-33


地藏王菩萨早就是菩萨了,他为什么还要去行愿呢?因为他要到地狱去救度,“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要去救度地狱里的苦难众生,所以叫行愿心

8-33


因为当一个人拥有行愿和发菩提心两个心合在一起的菩提心,那实际上就能够悲智双运也就是说,你即有慈悲心,你救度众生又有菩萨的智慧,等于,悲愍众生加上你的智慧无穷,那么你就是悲智双运

8-33


你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救度自己,这个就是大菩提心

8-33


要普化众生。普化众生是什么?“普”就是方方面面,太多了;“化”就是去救度;普化众生就是普度众生。

8-33


一个人吃的苦越多,他的菩提心就越大,而且他修心的成果、成就就会越大,因为他发的愿越大,使他受苦越深,所以,他得到的果报会越大。

8-33


希望你们多证修,就是不要这个修修,那个修修。

8-33


多闻不如一修,这个听听,那个听听,什么都听,这个法听听,那个法听听,你还不如多修啊,多闻不如一修啊,左听右听是没有用的。

8-33


我们修了半天的行,一定要走出来,走不出来,你修什么行啊?

8-33


修行就是修的你这个行为,你这个行为如果是在弘法度众,那么你就是在修行。

8-33


说自己修行修心,必须要全心全意。

8-33



修行最忌讳的是空谈。

8-33


空谈就是杂谈,杂谈不如不谈,否则会耽误自己的慧命。

8-33


感动不如行动,你今天很感动,很感激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但这感动要落实在行动上,你还不如好好地去行动,这个“动”就是你的行为、动作,就是修行。

8-33


行动就是实修。

8-33


我今天没有什么难为情的,没有什么可以讲的,我已经受了观世音菩萨这么多的恩惠,我的命、我的身体、我的家人、我现在所有的一切都依靠观世音菩萨慈悲,我还有什么话可以讲呢?我只有好好地修行,这就是行动,就是实修。

8-33


实修就是放下自己身上所有的毛病,坚决改掉。

8-33




每个人修成、证果的时间长短都不一样,也就是说,一个人修成修不成的时间,它是有区别的。

8-33

 

 

证果就是证实、验证我们现在所受的这个果报,这是什么果报啊?这是你的现世报,还有你的前世报。

8-33

 

 

这个“证”很重要,它证实了这个因果的存在、这个成果的存在和这个佛果的存在。

8-33

 

 

如果你这一世修不成,你下一世一定会回来继续投人,而且下一辈子投人不一定会投到一个非常好的人家,说不定还不如这辈子。

8-33

 

 

因为你的旧业没有消完,这辈子你又造了很多的新业,在新旧两业的交替当中,你可能再投胎还不如现在。

8-33

 

 

如果下一辈子我们不能做人的话,所以我们这辈子还有机会到天上去,那么靠的是这辈子的修。

8-33

 

 

因为你这辈子在修,你再投人的话,从一个baby(小孩子)开始,一直到很大,实际上,你已经修不成了,因为你下辈子一定会丢失了这个佛法,你这辈子就是白修了,而且是前功尽弃。

8-33

 

 

师父告诉你们,学佛不能前功尽弃,人要心定,要学会禅定。

8-33

 

 

禅定就是坐得住,禅坐让你安定心,会产生智慧。

8-33

 

 

心一乱,想出来的都是杂念,今天你们心乱的人,所有想出来的事情全部都是杂念,没有正的东西。

8-33

 

 

杂念多,就不是智慧,因为一个人的杂念越多,智慧越少;智慧多的人,不会有杂念。

8-33

 

 

学佛要由最安定的静坐开始,你们现在在这里要坐得住,心要定得下来,脑子要清楚,情绪要稳定,这些都是学佛人应该做到的。

8-33

 

 

静坐求得最安定的心,因为我们不会打禅,静坐就是安静地坐着,这样你才会慢慢地悟道。师父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理解这句话,坐下来不是叫你们打坐,是叫你们要坐得下来,心要安静。

8-33

 

 

心不定,就会悟不出道。

8-33

 

 

要解众生缚,就是要帮助众生解脱,起修行地。

8-33

 

 

修到登地,你就可以解脱束缚,登地就是超越了这个普通人的境界,就是你已经想通了,人间想不通的事情,菩萨都能够想通。

8-33

 

 

如果你能把人间的事情都能想得通,那么你就是菩萨的思维了。

8-33

 

 

登地就是你超越了这个地。所以,修到这个果地,就是你已经证得这个果了,你就会懂得用心来解脱人间一切苦难。

8-33

 

 

你已经到了这个果位了,你就会懂得用心来解脱人间一切的苦难。也就是说,你已经超越了人间的思维,你就会脱离人间的苦恼。

8-33

 

 

要想超越人间的苦恼,首先要广发菩提心。

8-33

 

 

菩提心,还有一个菩提行愿心。单单的菩提心是慈悲心,然后菩提行愿心,那就是说,我不但要慈悲众生,我还要去帮助别人,我要去行我自己的愿力。

8-33

 

 

地藏王菩萨早就是菩萨了,他为什么还要去行愿呢?因为他要到地狱去救度,“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要去救度地狱里的苦难众生,所以叫行愿心。

8-33

 

 

因为当一个人拥有行愿和发菩提心两个心合在一起的菩提心,那实际上就能够悲智双运。也就是说,你即有慈悲心,你救度众生又有菩萨的智慧,等于,悲愍众生加上你的智慧无穷,那么你就是悲智双运。

8-33

 

 

你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救度自己,这个就是大菩提心。

8-33

 

 

要普化众生。普化众生是什么?“普”就是方方面面,太多了;“化”就是去救度;普化众生就是普度众生。

8-33

 

 

一个人吃的苦越多,他的菩提心就越大,而且他修心的成果、成就就会越大,因为他发的愿越大,使他受苦越深,所以,他得到的果报会越大。

8-33

 

 

希望你们多证修,就是不要这个修修,那个修修。

8-33

 

 

多闻不如一修,这个听听,那个听听,什么都听,这个法听听,那个法听听,你还不如多修啊,多闻不如一修啊,左听右听是没有用的。

8-33

 

 

我们修了半天的行,一定要走出来,走不出来,你修什么行啊?

8-33

 

 

修行就是修的你这个行为,你这个行为如果是在弘法度众,那么你就是在修行。

8-33

 

 

说自己修行修心,必须要全心全意。

8-33

 

 

修行最忌讳的是空谈。

8-33

 

 

空谈就是杂谈,杂谈不如不谈,否则会耽误自己的慧命。

8-33

 

 

感动不如行动,你今天很感动,很感激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但这感动要落实在行动上,你还不如好好地去行动,这个“动”就是你的行为、动作,就是修行。

8-33

 

 

行动就是实修。

8-33

 

 

我今天没有什么难为情的,没有什么可以讲的,我已经受了观世音菩萨这么多的恩惠,我的命、我的身体、我的家人、我现在所有的一切都依靠观世音菩萨慈悲,我还有什么话可以讲呢?我只有好好地修行,这就是行动,就是实修。

8-33

 

 

实修就是放下自己身上所有的毛病,坚决改掉。

8-33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防失联、更多精彩【点击】下图


防失联【点下图】安装APP苹果|离线|安卓



【点击下图】进入【一口气】看完/听完【热门大合集】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4-5-31 07:40 , Processed in 0.07219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