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56

佛学美图专题【五蕴】六贼一空,五蕴自明,色受想行识,如镜见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7 09: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蕴:

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上 万 佛 言 佛 语 美 图


       


六贼一空,五蕴自明。眼、耳、鼻、舌、身、意,就是这六个贼空了,这个人就空掉了,没有欲望,多好啊。


    

    

安静胜过躁动,寒冷胜过炎热,只要清静,你就能成为天下之正道,就像佛说的一样静心是般若,静,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常观照自己的心,是不是如如不动;常观照自己的行,是不是动静一如;常观照言语善恶,是不是口吐莲花。只有常观照自己的思维、行为、语言,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反观自照五蕴心,常忏常悔慈悲心。世间无事是正等,世上无欲是正觉。

 

    

    

修心人想去除心中的障碍,必须看破每件事的五蕴。


    

    

在一个人或事情上,只要你过分地去想象,你的五蕴就开始工作。


    

    

当你想进去想不出来的时候,就叫“五蕴遮障”,遮障住你的智慧。所以对任何过去的人或事情,只要想过五秒,就叫杂念。如果想得已经钻在里面出不来,那就叫精神障闭。


    

    

所以师父希望大家对过去某个人的感情,或对某一件事的担心,或对往事的情怀,都不要过分地去想,否则你就会被“五蕴所困”,很难照见“五蕴皆空”。


    

    

然而让你在意识方面,因为你的杂念和恐惧造成你对自己精神的伤害和忧郁,进入“意识蕴”。这就是被五蕴所障。


    

    

师父把五蕴解释给你们听,就是让你们要放下过去,因为任何旧的、过去的杂念都会伤害到你的心灵。旧的必须舍去,新的境界才会拥有,这就是“过去不可得”的真正涵义。


    

    

能忍之人是圣人,守戒之人是善人。普度众生菩萨根,看破五蕴有佛根。


    

    

心发菩提愿,身作菩提心。五蕴乃虚幻,假合修真空,行深佛法弘。


    

    

佛法经典是佛传,珍惜精进要一贯。五蕴皆空除隐患,看破六尘是虚幻。


    

    

所以佛法讲,只有不贪恋人间的“色受想行识”,你才不会堕落到“五蕴之苦”之中。


    

    

“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


    

    

实际上人是五蕴(行)假合之身,人的身体就是地、水、火、风、空。


    

    

“四大皆空”,也叫“五蕴无我”。


    

    

虚妄的东西里面有五蕴、三毒。


    

    

因为你寂了,所以你能静;因为你静了,所以你能照见自己五蕴皆空,所以叫“观自在”。


    

    

人间的法,它是虚空的,它是五蕴和合而成的,什么事情都是假合而生的,所以法又无自性。也就是说,任何的法它没有自性。


    

    

因为人是五蕴和合而成,本来就是空的,所以人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五蕴皆空”实际上叫“非想非非想,非想非无想”。什么意思?我没有去想——非无想,但是并不代表我没有去想。

 

    

    

所有人的一切都是五蕴假合之身,有什么可以看不透的?


    

    

生老病死,各种痛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天灾人祸……人世间的苦说不完啊!


    

    

“五蕴炽盛苦”,“五蕴”大家都知道,是“色受想行识”,对应“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五蕴炽盛苦,就是说你的阴阳五行不调和了。


    

    

菩萨就让你们像照X光一样,要“照见五蕴皆空”——就是把你全部照空掉,水也照掉,木也照掉……就是全部把你照空。


    

    

耳不听声,目不视色,身不触污,

意不着物,鼻不妄臭,口不贪食,

六贼一空,五蕴自明,

色受想行识,如镜见形。


返回上一篇

前往下一篇


返回【佛学美图专题】



更多笔记 | 佛言佛语提取

【最新发布】提取群-非法布施
欢迎愿意遵守群规的师兄

《每周四,日19点周三早6:20周六13点共修》


--- 以上内容排版、视听资料处理等如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和护法菩萨原谅!请各位师兄原谅!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4-6-18 03:48 , Processed in 0.0752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