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342

【白话FF】6-15.“相”中乾坤【附美图】文字音视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0 14: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话佛法 第六册》

  15.“相”中乾坤





http://bbs.blisslotus.cloud/yun/a/CiAiXinLing/Videos/BHFF/BHFF_books/BHFF6/6-15.mp4


》》点击查看:《白话佛法 第六册》视频合集《《


参考文字

《每周四、日晚7点共修》


【最新发布】提取群-非法布施
欢迎愿意遵守群规的师兄


《每周四,日19点周三早6:20周六13点共修》


首先跟大家讲顿悟。顿悟就是突然之间明白很多道理, 突然之间明白就是说,突然之间在很多因素的促使下能够 明白某一件事情,叫顿悟。就像你们一样,有时候在做某 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们并不知道这件事情是怎么发展的, 也不知道里面的盘根错节,很多麻烦,但是顿悟是什么意 思呢?就是突然之间明白了:哦,原来是这个原因才促使 了我今天造成了这个果。那么一下子明白了。学佛法里面 有很多种,还有一种叫渐悟,就是慢慢地明白,慢慢明白 之后呢,他就会越来越明白。顿悟的话,是开始不明白, 突然之间碰到很多事情之后呢,“哦,原来是这样”。这 几种开悟都是很重要的。

佛经上说,“取相凡夫,随宜为说”。什么意思呢? 取,就是看。相,就是这个人的行为和表相。“取相凡夫”, 也就是说,当你这个人就看人做任何事情表面现象的时候, 实际上,你就是一个凡夫。比方说你看见这个人,在你面 前很努力地做工作,好像很认真,好像很虔诚,你一看他, 你以为他是好人呢,对不对啊?我们一辈子这种当上得还 少吗?看见师父扑通跪下来,叫他好好修,他不好好修, 还专门搞事,这种人没有用的。“取相凡夫”就是说,如 果是菩萨的话,他不会去看一个人的表相来判断一个人, 而是根据这个人的行为和思维来断定这个人。“随宜为说” 就是说,因为你是取相而为的一个凡夫,所以,你对某一 些事情是随着它这个事情的发展在做的,那么实际上就是 顺着这个业力在走。所以对于凡夫,要随缘他的因缘来为 其说法。大家听得懂吗?就是这个道理。

然后呢,叫“心无形相”,心中要没有形相。就是说, 你的心中不要有一个固定的概念,比方说,说起这个人, 这个人实际上良心挺好的,但是过去在某一点上面,你对 他不好,或者他对你不好,那么你心中就有这么个有形的 东西了,所以一讲到这个人,你嘴巴里第一个出来的就是, “这个人是坏东西”,那你就是凡夫。所以,学佛的人, 不应该把一个形的东西和一个相的东西放在你的心里,用 现代话讲,就是不要有一个固定的形象思维,要将这个思 维慢慢来改变,不是固定的,是你慢慢学佛学法能够感应 的。你的心如果没有这个形和你的相之后,你就是微妙色 身。“微妙”是什么?妙法。“微”是什么?非常非常细 致的,能够让你感到的,这个“微”字在佛法中讲是触摸, 触摸非常奇妙的色身。我们这个身体称为“色身”,菩萨 把我们的肉身称为“色身”,也就是说,非常微妙的色身 (包括灵魂),就是你已经明白了这个人间的肉身,这个 色身,你什么都明白了,就不会把自己的肉身看得太重了。

无相即是实相。如果你看人、看事情,我对他没有意 见,我对他没有概念,我对他没有任何的想法,叫无相, 就是我对他没有一个印象。因为众生都是在微妙的大千世 界当中在运作、在成长,如果你没有了相,就是我对这个 人没有看法,实际上,你就是实实在在的相,那就是说, 你对这个人没有看法,反而这个就是你实实在在的相。什 么意思呢?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比方说,今天你们 坐在下面的这么多人,师父把你们都看成没有相的,就是 你们都是随缘之人,师父把你们都看成空的,都是平衡的, 那么实际上呢,师父就是看到你们的本质了。实相就是本 质,师父不看你们的行为,不看你们的做法,不看你们说 什么,不看你们思维什么,师父把你们看得空了,那师父 看到的就是你们实实在在的人,那么才是个好人,被别人 看空的人,才是一个有修养的人,才是触动你们本性的人。 触动本性是什么?就是触动了你们的灵魂,那么灵魂在哪 里呢?灵魂实际上和佛性是连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师父 看到了你的本质,那么叫实相。

举个例子,一个老师在幼儿园里面,这个小孩子很调 皮,那个小孩子很闹,这个小孩子身体不好,什么样的情 况都有。如果这个老师把大家看成无相的,所有的孩子都 很天真,所有的孩子都很好,那么你看到了孩子的本性, 那么你看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孩子,这个孩子他是个好孩 子,因为他们是天真烂漫的,并不会因为他们做了一些调 皮捣乱的事情把他们看成是坏的、恶的东西,这就叫看到 了他们的实相。听得懂吗?

所以,实相体空。当你看到一个事物的本性的时候, 看到实实在在的相的时候,实际上你就看空了,不是这样 的吗?从师父刚才举的两个例子,你们就明白了。师父第 一个例子说,师父把你们这些今天听课的弟子和徒弟看空 了,因为师父都看到你们的佛心了,你们都是善良的人, 佛心都是很好的,那么,师父是不是把你们看空了?看空 的话,那么,实际上,师父看到的你们的相,就是本性已 经是空的。体空,就是说没有了,并不一定指身体,灵魂 看空了也叫体空。人家说,有精神上的灵魂体、肉体,明 白不明白?看空了。这个在佛法界叫“唤作虚空无边身”。 “唤作”就是称为,“虚空”就是空的东西,我们的本性 是一个空性的东西,我们的本性是无量无边的。也就是说, 当你自己触摸到你的灵魂,触摸到你的精神境界的时候, 你所拥有的这个善良的本性、佛性是虚空的,但是又是无 边无际的。

万行庄严,实际上“万行”讲的就是出家人的行住坐 卧、身语意业,所有出家人行持的戒律和戒行,要庄严佛 净土。这里的“万行”并不是行走,而是指所有的行为像 菩萨。“庄严”就是要让人肃然起敬,指的是比丘比丘尼 行住坐卧四威仪,和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秉承。万行庄严, 就是代表学佛人必须拥有庄严的思维、庄严的品行,因为 人庄严、心庄严,才能灭除心中的贪瞋痴慢疑。

佛法界讲八万威仪,其实就是让我们懂得出家人的戒 律,使佛法变得更加庄严。威仪也是来自于本性本德。万 行之本,就是你不管做什么事情,你善良的本性功德身, 会使众生都能够感受到你的威仪德性。万行之本,就是道 德和外观的庄严,也就是外观的法相。曾经有一张获奖照 片,是很多乘客跟一位法师一起在长途客车上,所有人都 东歪西倒,唯独一位法师一直打坐在那里,这就是威仪, 这就是庄严。

我们说一开口就是功德,这是从口中积德;那么身中 积德,就是要拥有威严之身,要拥有庄严之身,在我们学 佛的万行之中,一定要如理如法的学佛,用佛性来做事, 用本性来做事,用菩萨的思维来行善积功累德,你就会迎 来庄严之身。用庄严的法身、庄严的行为和肉身来行菩萨 道,在任何事情上,你都会获得万行庄严。

实际上这个“万行”在句子当中只是比喻很多很多的 行为,就犹如别人说“功德无量”一样,“无量”就是有 很多很多的功德。所以功德法身,就能将万行庄严体现出 来。


--- 以上内容排版、视听资料处理等如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和护法菩萨原谅!请各位师兄原谅!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4-6-2 15:30 , Processed in 0.0711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