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06

【视频版 | 博客分享】关于修行与感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6 09: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博客法喜有声分享视频【合集】 


返回【博客发布的同修分享】首页 


使用搜索“关键字” = 微官网搜索功能 


《初学答疑群》扫码进入
《Whatsapp学习群》<<<点击进入
如微信点开,选择右上角“浏览其中打开”

正文


用正确的心态对待念经和感应


在今天学习的第二册《控制念经心态 借假修真》中,师父告诉我们怎样的念经心态才能与佛菩萨感应道交,以及对感应的正确认识——凡属有相,皆是虚妄。我们既要如实认识感应在修行中的作用,又不要沉湎和追求感应,才能在佛力和自力的加持下,用短短几十年寿命的幻身,在无常的人生中修出本自具有的光明佛性。


现实中,有的人念了好多年经却收效甚微,和经上所说的效果大相径庭。须知佛菩萨绝无妄言,出现这样的情况,实际上主要是念经的心态不对。许多同修都曾有过体会,因为修行环境和自身心态不对,念经时焦躁、埋怨,虽然发了很大的愿,念了好多经文组合,效果却并不好。


曾有一位佛友,先生赌博、出轨,她天天在怨恨担忧中生活,念经时杂念纷飞,老想着这些事情,有时火冒三丈地边恨边念。结果念了好几年,家里非但还是老样子,自己还因生气郁闷患了肝疼痛。后来在同修的劝导下,她懂得了从三世因果的角度去看待婚姻家庭,忏悔后逐步放下了对先生的恨意,心态一变,不但念经质量大大提升,病慢慢好了,先生也有了转变。


世间一切唯心所造。念经、许愿、放生、学习等一切方法,虽然不是修行的本身和目的,但却是修行成功的必由之路。念经也像每一个法门一样,只是帮助我们从此岸到达彼岸的桥梁,用正确的心态来做这些助行,修行功夫就会渐渐得力,每日都积累资粮、化解业障、净化自心,就是在认真建造这座解脱的桥梁。


这篇开示告诉我们,殊胜的感应从何而来?师父以前曾经简要讲过“所念之佛与能念之心”的关系,“所念之佛”对人人来说都一样,但“能念之心”每个人不同,念经心态不同,果报必然不同。作为初学者,我们尚未建立起真正坚不可摧的智信,也没有功夫达不到一心不乱、一念不生等境界,但佛的法身遍及法界,佛心如洪钟,大叩大应,小叩小应,当我们用真诚、平静、安详、感恩的心态念诵经文时,自然而然会与佛菩萨产生殊胜的感应道交。


修行人一般都会经历从感应到方便,直至究竟的深入过程,感应法门如“人有诚心,佛有感应”、“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如自古以来不计其数的应验,许多同修初入门后家庭平安、事业顺利等,也有人能偶尔看到圣境,听到菩萨或护法神的提醒等,这些都是正常的佛力加持和修行感应。


尽管佛教不以感应为目标,但承认感应的存在和一定范围内的作用,因为初学之人的烦恼心无法与佛菩萨的清净法身相应,无法亲身证实佛经所言,而殊胜的感应是修行者建立信心的有效途径。在佛力感应的加持下,我们会更加发心修习念经、礼佛、忏悔等方便法门,再进一步学习中道实相、无念无住等究竟法门,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人人都能成就。


经文是佛的法身舍利,用正确的心态念经,是我们开始正确修行的重要一步。当我们切身感受到佛菩萨无处不在的大智悲心时,人性中的慈悲就可能升华为菩提心,进而发起救度更多有缘众生的愿力,而佛菩萨的清净大愿又会加持我们得到更圆满的智慧和能力。在自力与佛力的共同作用下,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越来越清净,愿力越来越广大,语言、思维、行为越来越接近菩萨的精神,这时,众生本具的佛性就会逐步显现出来。


仅能维持几十年的受报之身,只有在佛力和菩提心的摄持下,才能迸发出清净的般若之光,做出一切有益于自己和众生的善行。诸佛菩萨皆以大愿为成就根本,当我们的愿行胜过业力时,凡夫的命运就开始扭转,人间的污浊报身也向清净的法身转变,而念经的心态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修行应认识感应而不唯感应


共修学习之余,总有一些师兄喜不自禁地说起自己念经、放生后的种种感应,比如病痛好转、事业顺利、梦境殊胜、遥见诸佛菩萨等等,希望鼓励大家尤其是新同修精进修行,信心更足,但也有很多人认为不宜过多渲染。


学佛后有感应很正常,其实每个人都有,只是多少和程度不同。感应原是中性,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就看我们以何种心态来对待,分享也要看发心,是鼓励还是炫耀。师父曾对这方面作了许多开示,提醒大家既要认识感应,也不要唯感应是信,更不能刻意追求渲染,随缘接受,智慧分析,才能促进修行,不陷入邪道。


自古以来,仅文字记载的修行感应就不计其数,念佛诵经疾病痊愈的例子太多太多。历代大德有的重视感应作用,有的持相反观点,其实都是为破除后人对感应的偏颇看法,并不是一概推崇或否定。佛教虽然不以感应为目的,但感应是客观存在的因果事相,修行是因,感应是果。事实胜于雄辩,证据胜于理论,一个殊胜真实的感应事例,犹如明珠一般,令众生相信佛所言真实不虚,启发对佛法、对净土的无限信心,因此感应的作用不可谓不大。


但如果走向了唯感应是信的一面,有感应就趋之若鹜,没感应就轻言放弃,这样的人往往不懂佛理,不分正邪,一旦被人追捧,就很容易自大起来,以感来应吸引同修的羡慕、信任。须知鬼神都有五通的功能,过分追求臆想的结果,就会引来神灵、鬼道众生乘虚而入,化作佛菩萨或大德的模样或入梦,或以音声指点,让人觉得自己有菩萨附身,四处宣扬,做出许多不如理如法的事,还以为功德无量,自己走火入魔,还害了一批盲从同修的慧命。


总结这方面的开示,有无感应取决于几方面因素,如前世修为、今生体质、敏感程度、精神状况、接触环境、念经心态、佛缘深浅、修行阶段等等,绝非有感应就是修得好,没感应就是修得差。更重要的是,个人业力、缘分等不同,同样的加持,在各人身上会有不同感应,哪怕佛菩萨现前,各人看到的形象也可能不同!


现实中有一些人经常感应殊胜,但业障爆发时却无力回天,许多人平平淡淡,却一生精进,最后得到殊胜的佛力加持,预感时至,被佛亲自接引往生。因此不能用感应来衡量修行高低,即使没有感觉到,佛菩萨也无时无刻不在关照着我们,因为,“孩子叫妈妈,妈妈听得见”!


我们往往把佛菩萨的感应理解成一个殊胜的梦境,或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真正的感应并不限于此,有些感应只是我们没有觉得而已,真修之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经常看到同修们分享:有人遭污蔑丢了工作,却躲过了一个月后惨烈的大爆炸;有人刚学佛突然不适,一检查竟然早就得了重病;有人错过航班,却逃脱了空难之灾;有人没有考上心仪的学校,却意外得到了留学名额。更多的人并没有令人震惊的感应,但天长日久的坚持,换来了身心健康、家庭和睦、慈悲智慧,这些难道不是切切实实的与佛感应吗?


学佛后,感应确实会出现,师父提醒我们,感应不一定是对的,切勿执着迷信,学佛人不能随便轻信感应,一旦误入歧途,将自毁修行,还造下深重的大业。无论感应法门、方便法门、究竟法门,都是修行法门之一,修行中的感应,是初学信众生起信心的重要途径,没有信心,修行就不会有成就。但信心不能仅仅建立在感应之上,有了感应,更要感恩和精进,以智慧来充实信心。


众生有感,佛即有应。感应本不稀奇,任何人都可能通过修行获得。以随缘心来对待,就能促进修行精进;以执着心去追求,轻者贡高我慢,损功累德,重者错乱天地因果,万劫不复。师父曾以“杀羊屠夫”的故事警示过我们,这几年修行偏差莲花掉下来的人中,有很多长期执迷于感应,并以错误的感应误导了一大批同修。


因此学佛千万谨记前车之覆,客观中道地认识、对待感应事相,有智有信,依教奉行,修行才能稳中前进。

分享人:凯同修

【网友反馈 2022-04-09】


《精彩感言摘录》和《网友反馈》仅属个人的理解,由于修行阶段的限制,难免有偏差,请慎重对待其中的说法。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4-6-16 10:57 , Processed in 0.0660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